 |
售價:221

|
|
內容簡介13億父母都在問:「為什麼我的孩子,這麼難教?」 第一本寫給父母的「兒童心理學」 讓你先懂孩子,再懂教! 【案例1】4歲的峻熙因為爸爸來不及買零食給他,負氣之下,便對老師謊稱『爸爸打他』。
【案例2】5歲的萱萱依賴成性,吃飯、穿衣全要人幫忙,『我不會』是她的口頭禪。
【案例3】6歲的嘉寶常吵著要買玩具,只要不買給他,他便無理取鬧,甚至賴在地上不走。 你家的孩子,是否也有這些問題呢?小時候天真活潑的孩子,怎麼一轉眼,變得不可理喻、難以管教?其實,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單純、甜美的,只不過,人總有長大的一天,孩子也是。隨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,原本認為「可愛」的地方,似乎開始漸漸變質。孩子變得越來越難對付,爸爸媽媽開始認為,「看來,孩子長大了,是該開始管教了。」於是,為了想導正孩子的行為,開始打罵、訓斥甚至動用棍子。結果呢?往往不如預期,孩子只會更叛逆。 孩子,其實就像一本「書」,只是,能讀懂這本書的父母很少。為什麼呢?因為很多父母面對孩子失序的舉動時,往往只針對行為拚命指責,沒有找出行為背後的原因,也就是「動機」。只會不斷叨唸:「就跟你說,不要再這樣做了。」、「為什麼你總是講不聽呢?」、「奇怪,你是故意搗亂嗎?」結果,你越罵,孩子反而變本加厲,毫無悔改之意。 ◆想改變孩子的行為前,要先了解他的「心」! 如果說0 ~ 3歲是孩子出生和成長發育的階段,那麼4 ~ 12歲便是孩子塑造品格、培養習慣、學習溝通、鍛鍊社交力、管理情緒及提升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。身為心理學家及教育專家的作者表示:「讀懂孩子的心,是教子的前提。」在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,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,這些問題,都代表著一種「兒童心理學」,反應「孩子的心理狀態」,也就是他的想法。因此,打罵是沒有用的,弄清楚行為背後的動機,徹底了解孩子「為什麼會這樣做?」比動用棍子更重要!如此一來,讓你頭疼的行為,便能迎刃而解。 ◆「孩子到底在想什麼?」其實,每個行為都是一種「兒童心理學」! 【問題1】孩子愛說謊,該怎麼辦?--別急著拆穿、批評,了解原因比責罵還重要! 心理學家這樣說:「說謊」是一種保護自己的自然反應,無關乎道德!孩子並不懂得「誠實」的重要性,也不知道「說假話」有違道德標準。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,他們會不顧事實。只要鼓勵孩子說真話,以後他自然會選擇誠實,而不是欺瞞。 【問題2】孩子不懂用錢,只會花錢?--告訴孩子賺錢不容易,學會用錢比花錢更重要! 心理學家這樣說:父母因為捨不得讓孩子過苦日子,過度寵愛,讓孩子習慣有求必應。結果,一旦孩子的消費「水準」上升,便很難再降下來。長久下來,孩子極易養成「浪費」的習慣,只懂揮霍金錢,貪圖享受,拒絕「吃苦」。 【問題3】孩子做事虎頭蛇尾,虛應了事?--幫助孩子找目標並陪伴完成,打造專注力。 心理學家這樣說:兒童的正常發展,源自專注於某項「工作」,但是多數父母不了解這一點,於是,常常會在無意中「打斷」孩子的專注行為,當孩子認真地玩沙堆時,父母就會大呼:「回家吃飯了!」因此,孩子當然只能以尖叫、哭泣等方式,表達自己專注的行為被任意打斷、隨意阻止的痛苦。 【問題4】為什麼孩子總是慢半拍,拖拖拉拉?--讓孩子在喜歡的事物上盡情發揮,用興趣取代拖延。 心理學家這樣說: 孩子在3歲之前,對於時間沒有什麼感覺,他們的時間觀念遠不及成人詳細而確切。此外,孩子做事拖拖拉拉,也與父母的管教不當有關。「批評」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,認為自己少做少錯;「事事都幫孩子做」則容易讓孩子過於依賴父母。兩種結果都會讓孩子的動作更加緩慢。 ◆溝通之前,先要懂孩子的心,這樣說話,你與孩子更親密。 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形象,很多父母會用責罵、訓斥與孩子溝通,結果,孩子更不願意與你分享心事,當然無法改變他的行為。其實,與孩子對話是有技巧的,如果常溝通不良,或許要思考,自己有認真傾聽孩子說話嗎?還是只是一味地命令孩子,從未考慮他的意見呢?試著丟掉原本的說話方式吧!「換句話說」能消除你與孩子間,那道看不見的牆。 .別對孩子「口出惡言」!-- 批評、恐嚇,只會讓孩子更自卑。 .用「表揚」的方式批評孩子!--用「讚美」包裝「責備」,孩子會照單全收。 .「降低」對孩子說話的音量!--比起破口大罵,「低聲責備」讓孩子更聽話。 .不要輕易對孩子說「可是」!--讚美孩子要乾脆,事後別再說「可是」。 .別把自己的期望,投射給孩子!--孩子是獨立的個體,你的選擇不一定適合他。 ◆13億父母都在問的「教養守則」,60個最中肯的建議,讓你輕鬆教出好孩子! 用【品格心理學】--培養自信心 .孩子的信心來自於「鼓勵」,而不是責罵 .多讓孩子「自己做」,不要搶著代勞 .尊重孩子的想法,把「決定權」交給他 用【習慣心理學】--打造好習慣 .用「賞」與「罰」,教出誠實負責的孩子 .父母有好習慣,孩子自然會模仿 .大方讚美孩子,他會做得更好 用【溝通心理學】--與孩子好好溝通 .「語言暴力」比打孩子更傷人 .不要一直「放大」孩子的缺點 .用「暗示」的技巧,說服孩子 用【成長心理學】--幫助孩子成熟長大 .教孩子不能「太心軟」 .別輕易「扼殺」孩子的天賦 .別用「成見」幫孩子定罪 用【社交心理學】--鍛鍊社交力 .教孩子懂得「拒絕」,而不是照單全收 .鼓勵孩子不要獨享,要與大家共享 .時時提醒孩子,內在比外表還重要 用【情緒心理學】--做好情緒管理 .當孩子的朋友,陪他走出負面情緒 .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,用關心代替說教 .孩子也有脾氣,把「哭」的權利還給他 用【學習心理學】--提升學習力 .對於孩子的創意想法,要包容而非毀滅 .別用分數衡量孩子,以免扼殺學習興趣 .讓孩子習慣「課後複習」,讀書更輕鬆本書特色 (一)「最科學」的教養訣竅:本書以60個心理學理論,切入每位父母都會面臨的教養問題,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,才能從「根本」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。 (二)「最實用」的教養案例:教養不是紙上談兵,收錄60個真實的案例,並深入分析,讓每位父母都可以從故事中,輕鬆學習「如何教?如何養?」並靈活運用在日常生活中。 (三)「最全面」的教養方法:孩子的問題可說是「包羅萬象」、「千奇百怪」,本書全方位剖析孩子的「品格、習慣、溝通、成長、人際、情緒」等問題,讓爸媽們不再煩惱「孩子好難教」。作者簡介王佳 資深心理學家、教育學家,家庭教育暢銷書作者,本著「每個孩子都是潛在英才」的理念,以「輕鬆說道理、明確講策略」的風格面對教育問題。其作品給人清新細膩的感覺,更不乏獨到的教育理念,本本都極富思想與智慧。詳細資料ISBN:9789866228643 叢書系列:親子田 規格:平裝 / 288頁 / 17 X 23 CM / 普通級/ 雙色印刷 / 初版 出版地:台灣 本書分類:親子教養> 生活教養  內容連載★孩子的「謊話」,別急著拆穿──【說謊心理】
說謊是成長的必經之路,了解原因比責罵更重要
◎因為「需要」而扭曲事實──說謊心理
瑞士心理學家讓‧皮亞傑說:「撒謊的傾向是一種自然傾向,它是如此自發、如此普遍,我們可以將其當作兒童自我中心思想的基本組成部分。」而德國兒童心理學家斯特恩認為:「兒童直到7、8歲,都不能完全陳述事實,他們並非想欺騙誰,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只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扭曲現實。」
很多人習慣性地認為,孩子生來就是天真、純潔無邪的,他們沒有太多複雜的思想,看到什麼就說什麼,想到什麼就說什麼,不喜歡誰就會大聲說出來;甚至因為童言無忌,敢於揭露「國王的新衣」。因此,很多人以為孩子不會「說瞎話」。於是,對於孩子說的話,我們往往深信不疑。然而,孩子「撒謊」,無關乎倫理道德,只不過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必經之路。
峻熙是個4歲的男孩,在班上是個比較特殊的孩子。某個週四的下午,峻熙的爸媽遲遲沒來接他。於是,峻熙就跟幾個同樣在等待家長來接送的小朋友在沙坑裡玩。
眼看天色不早了,峻熙從前院跑到後院,又從後院跑到大廳,當他發現自己是幼稚園裡唯一還沒被接走的孩子時,一下子跑回教室,坐在自己的椅子上,捂著臉、傷心地哭了起來。
一旁的班導師蔣老師看見了,也有一些詫異,她第一次看見峻熙這麼傷心,趕緊過去安慰他,可是,峻熙只是哽咽著說了一句話:「我爸爸沒有來接我。」
隔天的早上,峻熙的爸爸送孩子來上學。可是,當峻熙放下書包來到餐廳後,卻低聲抽泣著。過了一會兒,蔣老師又發現他扶著活動區的牆壁嗚嗚地哭泣,蔣老師趕忙走過去,蹲下身來,輕聲問道:「峻熙,發生什麼事了?」
峻熙邊哭邊告訴老師:「我爸爸罵我。」
蔣老師聽後非常氣憤:「我會讓你爸爸向你道歉的。」說著就安慰起孩子來,過了好一陣子,峻熙的情緒才慢慢緩和下來。
到了幼稚園放學的時間,蔣老師向峻熙的爸爸問及此事,他反倒非常吃驚,說他們夫妻倆從來都沒有對孩子、甚至是任何人說過粗魯的話。
後來,峻熙爸爸想了想,說:「只是今天早上出門時,因為時間快來不及了,沒辦法滿足孩子想買零食的心願。」
◎先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,別急著罵他
為什麼峻熙不正面說出原因,反而說他被爸爸罵了呢?
由於孩子的經驗與記憶有限,很容易錯誤詮釋某個事件。對於3、4歲的孩子來說,他們會害怕父母不來接他;到了5歲左右,有了一定的情感理解力,如果父母不來接,他們便會把這件事理解成一個父母愛或不愛自己的問題。這個時候,孩子的表現就不再是單純地就事論事,而是把事情放在心裡。也可以說,孩子「說謊」只是一種描述的方式,是他在焦慮與情感得不到滿足時的一種情緒表達。
另一方面,孩子的思維具有自我中心的特性,為了達到目的,會不顧事實真相,編造一個小謊言,讓他能達到目的,於是,「說謊」就成了一種有效的工具。實際上,這個年齡的孩子並不能理解「說真話」的重要性,也不能理解「說假話」的道德意義。孩子只是利用現有的條件,為自己的目的服務。所以,這裡的「說假話」並非真正的撒謊。不過,在孩子看來,他們以為大人不知道,就沒什麼大不了。比如,如果孩子丟了玩具,便會毫不猶豫地告訴大人是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,以此來保護自己。
◎給父母的建議5──比起懲罰,更該先了解孩子說謊的動機
雖然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區分「事實」與「謊言」,也不明白說真話的重要性、說謊話的嚴重性。那麼,作為父母,又該如何面對這些「小謊言」,避免給孩子扣上不誠實、愛說謊的「帽子」呢?
1.站在「孩子的角度」看問題
如果孩子的敘述與事實不符,別急著認定他是在「撒謊」,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,這樣做是不是有他的理由?比如說,如果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吹噓自己會飛,是不是希望自己是超人?是不是希望老師表揚他?
2.留給孩子時間、空間,不要急著揭穿他
發現孩子為了逃避責任而「說謊話」,不要急於揭穿他,也不要「嚴刑逼供」,而是嘗試給孩子一點時間和空間,引導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本身,而不是你的情緒反應上。最終,你會發現孩子自己就會收拾「殘局」。
3.父母也要「很誠實」,做好榜樣
想要培養孩子擁有誠實的品格,父母不僅要教導孩子不撒謊、坦誠相待、言而有信、遵守諾言,也要在孩子面前,做最好的示範。
4.鼓勵孩子說真話,培養「誠實」的品格
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,即使「闖了禍」,只要說出真相,並不會為他帶來傷害。事實上,當孩子確認說實話沒有「壞處」時,他會更樂意做一個誠實的人。相反地,如果孩子認為說實話沒有「好處」,不如掩蓋事實更能讓他逃脫,他就不會主動選擇誠實了。
此外,孩子承認事實時,無論他承認的「錯誤」有多麼嚴重,家長都不要為事情懲罰他。鼓勵孩子養成誠實的品德,遠比懲罰他打碎了貴重的花瓶更為重要。 看完整內容連載 特惠贈品載入中...$(DOCUMENT).READY(FUNCTION(){VAR OPT_MODULE_ID = "M201101_0_GETGIFTINFO_P00A400020005";//模組編碼參數VAR OPT = NEW ARRAY(3);//參數資料變數OPT[1] = NEW ARRAY();OPT[0] = "GETGIFTINFOAJAX1";//CLASS NAMEOPT[1][0] = "0010581074";//ITEMOPT[2] = "M201101_058_VIEW"//TEMPLATEVAR M201101_0_GETGIFTINFO_P00A400020005 = NEW AJAX_PRODUCT_SHOW(OPT_MODULE_ID,OPT);}); 主題活動【2018采實文化暢銷書展】三書7折、特價5折起,滿$499送采實X DEYA手提杯袋 |
詳細商品說明 |
整理了GOOGLE上關於不一樣的孩子心理學:60招教養讀心術,輕鬆教出好孩子搜尋前幾名排序的資料來輔助!包含更進一步圖文資訊的介紹!點擊圖片或文字可以進到更詳細購物推薦網站~到實際到銷售的EC去看,價格就有機會再便宜一些!要到處比價;尋找低價及可靠的網購地方!google找一下有些人再熱烈討論不一樣的孩子心理學:60招教養讀心術,輕鬆教出好孩子. |
下面是整理過的資料;有不一樣的孩子心理學:60招教養讀心術,輕鬆教出好孩子與其他類似值得參考的商品清單.整理資訊大致有分享文、開箱文、試用文、評鑑文、推薦文、是否便宜、優缺點等資訊.因為我自己也想要了解不一樣的孩子心理學:60招教養讀心術,輕鬆教出好孩子,所以到處尋找資訊做功課.網路價格隨時會調整,請以原網購平台資料為準!不一樣的孩子心理學:60招教養讀心術,輕鬆教出好孩子數量有限,售完為止!限量是殘酷的,不要猶豫入手要快~ |
資料來源:博客來
bb07l1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